榉树是什么样的树?
名称
中文名∶榉树
学名:Zelkova serrata (Thunb.)Makino
英文名:Waterelm
分类
榆科 Ulmaceae 榉树属(Zelkova Spach)
特征
榉树(别名血榉、金丝榔、沙榔树、毛脉榉等)又名大叶榉,是榆科榉属的乔木树种,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。在我国分布广泛,生长较快,材质优良,是珍贵的硬阔叶树种。它树冠广阔,树形优美,叶色季相变化丰富,病虫害少,又是重要的园林风景树种。因此,在造林绿化、园林配置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,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。榉树为特种珍贵用材树种,以其材质坚硬,材色鲜艳,弧面上花纹美丽,油漆性能优良,耐水湿,用途广等优点成为市场上长期紧俏的材料。
榉树系落叶乔木,高达30米。树冠倒卵状伞形。树皮棕褐色,平滑,老时薄片状脱落。单叶互生,卵形、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尖或渐尖,缘具锯齿。叶表面微粗糙,背面淡绿色,无毛。叶秋季变色,有黄色系和红色系两个品系。坚果较小。
榉树幼枝有白柔毛。叶厚纸质,长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2~10厘米,宽1.5 ~ 4厘米,边缘有钝锯齿,侧脉7 ~ 15对,表面粗糙,有脱落硬毛,背面密生柔毛。花单性(少杂性)同株;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叶腋或苞腋,雌花单生于枝上部叶腋。核果上部歪斜,直径2.5~ 4毫米,几无柄。花朔4月,果熟期10~11月。
榉树属在亚洲有6种,我国产4种。
(1)大叶榉(Z.schneiderianaHand-Mazz .),叶片较大,表面粗糙,叶缘具锐尖锯齿,背面密生柔毛,生小枝密布柔毛,适宜于用材和观赏等。
(2)光叶榉[Z.serrate(Thunb.) Makino],叶背面光滑,叶缘具钝尖锯齿,小枝无毛,适宜于用材和观赏等。
(3)小叶榉(Z.sinica Schneider ),叶片特小,坚果大,又叫大果榉,适宜于观赏和用材等。
(4)台湾榉(Z.formosana Hayata ),适于用材和观赏等。
分布
产淮河及秦岭以南,长江中下游至华南、西南各省区。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m以下之山地、平原,在云南可达海拔100m。是上海的乡土树种之一。
西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南等地区均有栽培。
习性
阳性树种,喜光,喜温暖环境。适生于深厚、肥沃、湿润的土壤,对土壤的适应性强,酸性、中性、碱性土及轻度盐碱土均可生长。深根性,侧根广展,抗风力强。忌积水,不耐干旱和贫瘠。生长慢,寿命长。播种繁殖,秋末采果阴干贮藏,翌年早春播种,播前用清水浸种1~2天。一般采用条播,条距20~25cm,每亩用种量6~10kg。当年苗高可达60~80cm。用作城市绿化的苗木应留圃培养5~8年,待干径3cm左右时方可出圃定植。榉树苗木根细长而韧,起苗时应用利铲先将周围根切断方可挖取,以免撕裂根皮。
用途
榉树树姿端庄,秋叶变成褐红色,是观赏秋叶的优良树种,常种植于绿地中的路旁、墙边,作孤植、丛植配置和作行道树。榉树适应性强,抗风力强,耐烟尘,是城乡绿化和营造防风林的好树种。木材纹理细,质坚,能耐水,供桥梁、家具用材;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。 榉树树皮、叶入药,清热安胎。主治感冒,头痛,肠胃实热,痢疾,妊娠腹痛,全身水肿,小儿血痢,急性结膜炎。叶可治疔疮。
濒危等级
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(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)
什么是榉木?介绍下~
榉木,也写作”椐木”或”椇木”。产于我国南方,北方不知此名,而称此木为南榆。虽不属华贵木材,但在明清传统家具中,尤其在民间,使用极广。这类榉木家具多为明式,造型及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,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。榉木重、坚固,抗冲击,蒸汽下易于弯曲,可以制作造型,抱钉性性能好。为江南特有的木材,纹理清晰,木材质地均匀,色调柔和,流畅。比多数普通硬木都重,在所有的木材硬度排行上,属于中上水平。
自明清以来,榉木一直都是民间家具的常用材料,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榉木材料也日渐减少。1999年,榉木甚至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,禁止采伐! 因为无原材料可加工,直接导致市场上专门出售国产榉木的店面很少。然而买过家具的人就知道,榉木这个名字仍然经常被提及。
榉木是古代江南地区普遍存在的木种。稍微懂得收藏的人可能听过”椐木”,如清作椐木柜、椐木榻、椐木小凳等。”椐木”这个名字在中国传统家具书籍中常有出现,事实上指的就是现代所讲的”榉木”。
榉树是落叶树还是常绿树
榉树是落叶树. 榉树又名大叶榉,是榆科榉属的落叶乔木树种,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.花期4月,果期9-11月.
熟称的榉木是什么树种做的?橡木又采自什么树种?
榉木属榆科,落叶乔木,高可达25米。按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载:“榉木产于江浙者为大叶榉树,别名‘榉榆’或‘大叶榆’。木材坚致,色纹并美,用途极广,颇为贵重。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,特名为‘血榉’。”有的榉木有天然美丽的大花纹,色彩酷似花梨木。为优良家具用材,又可供造船、建筑、桥梁等用。
橡木属麻栎,属山毛榉科,树心呈黄褐至红褐,生长轮明显,略成波状,质重且硬。主要产自欧洲及北美,目前大量产自俄罗斯及美国。橡木(亦称栎木)在木材学中的学名是QUERCUS SPP(拉丁文含义表示“优秀树种”),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广大区域,约有300多个品种,橡木属于壳斗科、麻栎属,市场上橡木大致分为红橡与白橡二大类,但红橡不红、白橡不白,其颜色区分并不十分明显,其区分要点在于木材学中的管孔、林射线差异,如白橡木管孔内有浸填体,这咱特性使白橡木在国外广泛应用于贮存葡萄酒的酒桶,是举世闻名的橡木酒桶用材,崦红橡木不能做酒桶。
橡树和山毛榉不是规范的植物名称?
不是规范的植物名移
为什么“橡树”和“山毛榉”不是“规范的植物名称”?
生活在某一地区的族群,对于该地区的生物,常常在其语言中给予几个不同的称呼,形成“同物异名”现象。但是,在规范生物名称、构建统一的命名系统时,又要为每一个分类群指定一个唯一的通用名称(所谓“普通名”,英文叫common name)。这时候,普通名之外的名称都叫做别名,可以认为是不够规范的名称。一般认为《中国植物志》和 Flora of China 是中国维管植物名称的规范。在这两部植物志中,壳斗科的 Quercus 名为“栎属”,该属的树种自然通称“栎树”。同科的 Fagus 名为“水青冈属”,该属的树种自然通称“水青冈”或“水青冈树”。作为栎树别名的“橡树”,作为水青冈别名的“山毛榉”,因此都是别名,是不规范的名称。在同物异名中,应该把哪一个确定为规范的普通名,有一定的原则可遵循。比如“栎”字在《诗经》中就有记载,又为《说文解字》所收录,指的就是栎树本身;而“橡”是个后起字,最初指的也不是树,而是其果实。因此,以“栎”作为普通名,既符合“早出名优先”原则,又符合“全称名优先”原则。再如“山毛榉”实际上是日本人创造的汉字植物名,但榉树 Zelkovaspp.是榆科植物,山毛榉是壳斗科植物,二者本不同科;“水青冈”则是中国自己的名字,青冈 Cyclobalanopsisspp.也是壳斗科植物,二者同科,亲缘关系更近。因此以“水青冈”作为普通名,既符合“本土名优先”原则,又符合“近缘比拟优先”原则。当然,并非所有的植物普通名都选得十分合适,但只要是在学界约定俗成、广泛使用的普通名,一般就不宜再改。因此,在植物学专著、科学传播著作中,由于这些著作的性质,我们理应使用“栎树”、“水青冈”这样的准确、规范的植物中文名称,而不宜用“橡树”、“山毛榉”之类不规范的别名。当然,不规范的生物名称并非在翻译中完全不能使用。比如,比起“栎树”来,“橡树”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,因此在文学作品中,英文oak、法文chêne、德文Eichen、俄文дуб这些词如果承载了一定的文化意义,也不妨翻译成“橡树”。同样,既然“山毛榉”一名本来是日本人创造的汉字植物名,所以在翻译日本文学作品时也不妨把ブナ 翻译成“山毛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