芨芨草(芨芨草的功效与作用)

什么是芨芨草

什么是芨芨草

芨芨草是我国西北高原上的一种野生多年生草本植物,它的生命力极强,耐干旱、耐盐碱,在别的植物不能生存的贫瘠土壤上,它仍可以茁壮的生长.它不需要任何人的呵护,但它却可以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全部:它的嫩叶可以供牛羊食用,它…

芨芨草的介绍

芨芨草的介绍

芨芨草,拉丁文名:Achnatherum splendens (Trin. ) Nevski 禾本科、芨芨草属植株具粗而坚韧外被砂套的须根.秆直立,坚硬,内具白色的髓,形成大的密丛,节多聚于基部,具2至3节,平滑无毛,基部宿存枯萎的黄褐色叶鞘.叶鞘无毛,具膜质边缘;叶舌三角形或尖披针形,叶片纵卷,质坚韧,上面脉纹凸起,微粗糙,下面光滑无毛.开花时呈金字塔形开展,主轴平滑,或具角棱而微粗糙,分枝细弱,平展或斜向上升,芒自外稃齿间伸出,直立或微弯,粗糙,不扭转,生于微碱性的草滩及砂土山坡上,海拔900-4500米.

芨芨草的资料

芨芨草的资料

芨芨草作为草类造纸原料,具有纸张质量好、成本低、消耗少、污染轻等特点,不仅是优质造纸原料,而且因具有耐干旱、耐盐碱、抗逆性强等特性,充分利用荒漠、盐碱地和弃耕地大面积栽培种植,能增加绿色覆盖率,防止荒漠化,发展农区畜牧业,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. 利用芨芨草作为造纸原料,可以解决原料短缺,减少木浆进口,在造纸行业有良好前景.目前,大面积栽培芨芨草的技术,在国内已达到领先水平.专家们建议进一步完善芨芨草的栽培措施,尽快将此成果在全疆乃至西北地区推广应用.

芨芨草是什么东东

芨芨草为高大多年生密丛禾草,茎直立,坚硬.须根粗壮,根径为2—3毫米,入土深达80—150厘米,根幅在160—200厘米,其上有白色毛状外菌根.喜生于地下水埋深1.5米左右的盐碱滩沙质土壤上,在低洼河谷、干河床、湖边,河岸等地,…

芨芨草的古诗

芨芨草古名席萁草.“席箕草”一名,也经常出现在唐宋人诗中.如李贺“秋尽见旄头,沙远席箕愁”句;王建“单于不向南牧马,席箕遍满天山下”句;顾非熊“席箕草断城池外,护柳花开帐幕前”句;秦韬玉“席箕风紧马豩豪”句;以及《太平广记》中所引古诗“千里席箕草”句等等.

芨芨草的功用

性味 甘、淡,平. 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味甘淡,性平." 功用主治 清热利尿.主尿路感染;尿闭 1.花:止血.主治尿道炎.芨芨草茎基部1两,水煎服. 2.初生儿小便不利:芨芨花、车前草、小麦穗杆(去麦粒),各1钱,水煎服. 3.止血…

古代时候的芨芨草现在叫什么

芨芨草,也就是凤仙花.别名:透骨草、金凤花、洒金花、芰芰草(区别于“芨芨草”)、指甲花、

芨芨草的主要价值

本种植物在早春幼嫩时,为牲畜良好的饲料;其秆叶坚韧,长而光滑,为极有用之纤维植物,供造纸及人造丝,又可编织筐、草帘、扫帚等;叶浸水后,韧性极大,可做草绳;又可改…

内蒙古草原上的芨芨草最高可达

最高可达3米【要看水分和土壤条件】. 芨芨草盐生草甸是耐盐草地的代表,芨芨草为盐生旱生禾草,生态适应幅度很大,常形成巨大的密丛,草丛高一般100-150厘米,高者可达200厘米,被广泛地作为天然放牧场主要是大牲畜的冬…

为什么叫芨芨草

芨芨草(学名:Achnatherum splendens)是高大多年生密丛禾草,茎直立,坚硬。须根粗壮,根径为2—3毫米,入土深达80—150厘米,根幅在160—200厘米,其上有白色毛状外菌根。喜生于地下水埋深1.5米左右的盐碱滩沙质土壤上,在低洼河谷、干河床、湖边,河岸等地,为中等品质饲草,对于中国西部荒漠、半荒漠草原区,解决大牲畜冬春饲草具有一定作用,终年为各种牲畜所采食,但时间和程度不一。骆驼、牛喜食,其次马、羊。在春季,夏初嫩茎为牛、羊喜食,夏季茎叶粗老,骆驼喜食,马次之,牛、羊下食。霜冻后的茎叶各种家畜均采食。

别称: 积机草,席萁草

界: 植物界

门: 被子植物门